发布时间:2025-04-25 11:22:49
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时代浪潮中,大营街街道充分发挥引领与统筹作用,助力大密罗社区积极探索创新,成功打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模式,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基层智慧与力量,成为街道文化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一、党建引领强根基,组织保障促传承。
大营街街道高度重视大密罗社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工作,将其纳入街道党建工作整体规划,为文化传承筑牢坚强组织后盾。街道党工委定期深入社区,与社区党总支共同召开专题会议,深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,确保文化传承工作有序推进。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,明确街道和社区在文化传承中的职责分工,形成上下联动、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。
街道积极指导社区党总支加强组织建设,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社区党总支成员分工明确,每人负责对接若干传统节日的筹备组织、文化活动开展以及文旅项目的协同推进等工作。在街道的指导和支持下,社区构建起事事有人管、层层抓落实的高效工作体系,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。
二、深挖民俗聚活力,节日传承育人心。
大营街街道注重引导大密罗社区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,以传统节日为载体,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街道积极协调资源,支持社区聚焦彝族火把节、祭龙节等传统节日,精心构建多元、立体的节日传承体系。
以火把节为例,街道提前与社区共同谋划,指导社区提前数月开展筹备工作。组织居民制作火把、排练歌舞,让传统节日成为居民参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。节日期间,盛大的篝火晚会、精彩的民俗表演吸引了社区居民和游客的广泛参与。大家在欢快的节奏中共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,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。通过深度挖掘民俗内涵,传统节日不仅焕发出新的活力,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,成为传承民族文化、凝聚社区人心的重要纽带。
三、文旅融合拓新路,文化传播展风采。
大营街街道充分发挥大密罗社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优势,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,拓宽民族文化传播渠道。街道加大对社区历史遗迹修缮维护的支持力度,帮助社区还原东山土司龙潭分署、保长房等历史遗迹的古朴风貌,打造沉浸式历史文化体验空间,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。
同时,街道指导社区精心打造“滇中农耕文化馆”这一文化地标。馆内通过实物展示、场景复原、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创新手段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展现彝族农耕历史全貌。开馆以来,丰富的馆藏和精彩的讲解吸引了大量游客及研学团队前来参观学习,成为外界了解彝族农耕文化的重要窗口。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。
在大营街街道的引领和支持下,大密罗社区通过党建引领、民俗挖掘、文旅融合等多措并举,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书写了精彩篇章。未来,大营街街道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,不断探索创新,助力大密罗社区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,为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注入强大动力。
来源:大营街街道